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最新版.本科)

发布日期:2019-09-01  来源:   点击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各专业使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

О一年八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本课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等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和国家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最新要求,以及荆楚理工学院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

课程代码:B113001T00

课程管理: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对象:本科各专业

教学时数:总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开始学期:1学期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课程衔接:《基础》课是新生入学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前导课程,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间上前后相承,内容上逻辑衔接。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出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弘扬中国精神,进一步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1. 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及意义;理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了解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二)知识点及要求

    1、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如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把握如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4、了解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2、如何提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教学难点:

    1、如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生观的科学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确认识人生矛盾,反对错误人生观,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理解人的本质是什么;

    2把握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3、理解如何正确认处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

    1、理解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理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掌握如何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4、把握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理解如何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2、掌握错误人生观的实质,反对错误的人生观

    3、理解大学生担当的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成就出彩人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与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2、反对错误人生观。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等特点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1、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

    1、理解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2、理解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把握如何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三节  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3、掌握如何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2.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如何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教学难点: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3、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弘扬中国精神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把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刻理解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做忠诚的爱国者;理解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懂得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要求,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用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理解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

    2、掌握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3、理解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1、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2、理解新时的爱国主义;

    3、理解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节  改革创新为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理解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2、理解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3、掌握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

    2、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3、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2、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坚定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了解扣好人生的扣子的意义

    2、理解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及道义力量。

    教学难点: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2、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了解道德的变化发展;正确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实质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掌握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价值,懂得积极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在实践中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把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在艰苦中创业,在实践中成才;正确认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理解个人品德及其作用,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1、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掌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3、了解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1、掌握中华传统美德的的基本精神;

    2、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了解中国革命道德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4、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5、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6、懂得积极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的重要意义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1、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2、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征,了解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3、了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4、理解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5、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6理解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7、理解如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8、了解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意义

    9理解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10、理解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11、了解个人品德的含义、特点及其作用;

    12、理解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方法;

    13、理解如何锤炼高尚道德品格

    第四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1、了解如何向道德模范学习

    2、了解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

    3理解如何在社会道德实践中引领社会风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道德的本质;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3、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4、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5、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教学难点:

       1、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2、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3、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运行机制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把握我国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理解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了解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深刻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解法治思维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内容,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解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懂得如何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了解法律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3、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我国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

    3、理解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4、了解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5、了解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2、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3、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培养法治思维

    1、了解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3、了解法律权威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4、掌握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5、了解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了解法律权利的含义及其特征法律义务的含义及其特征

    3、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4把握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5把握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理解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4、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5、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6、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4、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5、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其教学目的与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为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要求学校所有大一新生必须参加课程老师安排或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并按照要求提交实践成果。《基础》课实践教学共计两次,分为必修实践和任选实践两部分。必修实践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指定的实践任务,任选实践是每个学生必须在可选实践项目中选择1项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将按比例计入该课程总成绩。

(一)必修实践项目:校园调研

校园调研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必修实践项目。调研主要在校园内进行,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拟定若干调研题目,学生在备选题目中选择一个,以小组形式在校园内开展,撰写调研报告。

  1. 学时分配8学时

  2. 备选调研题目每个班级内部各小组的选题应避免重复,一个题目的选择不超过2个小组):

    1)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情况调查与分析

    2)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

    3)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4)关于大学生的理想及其实现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5)关于大学生人生观的调查与分析

    6)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7)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8)关于大学生恋爱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9)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与分析

    10)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与分析

    11)关于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2)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与分析

    13本校大学生文明素质情况调查与分析

    14本校大学生法治意识与法治观念状况调查与分析

    15)其他调研题目(需经任课教师同意)

    3、调研步骤及要求

    第一步:确定调研人员。10人左右为一调研小组,设组长一人,全面负责筹划工作

    第二步:选择调研题目、进行合理分工参考选题中选择题目,进行初步分析确定调研重点。

    第三步:设计调研方案。问卷调查或者现场访谈均可。设计调查问卷,选项要全面(不少于20项

    第四步:确定调研对象。选择在校大学生,尽可能覆盖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第五步:开展调研活动发放调查问卷或者现场进行访谈

    第六步:撰写调研报告。收取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得出初步结果参考文献资料分析问题原因给出对策建议,形成研究报告。

  3. 实践

    成果内容:(1)以小组名义撰写不少于2500字的调研报告报告内容应包

    括调查范围、实施过程、数据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原因或对策分析等方面。2)小组成员每人撰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调研心得。

    格式要求:调研报告采用打印形式,撰写格式参见附件3。小组成员调研心得可打印可手写,手写必须使用规范文稿纸。

    装订要求:调研材料必须装订成册,顺序如下:1)封面(附件1);(2)小组成员分工情况(附件2);(3)调研报告正文(格式参见附件3);(4小组成员调研心得;(5实践活动照片其他佐证材料(问卷调查,装订5份调查问卷;现场访谈,提交访谈内容)。

    5、实践评价:根据调研报告及调研心得质量,评定学生的实践分数。

标 准

满 分

得 分

立  

新颖、有价值

10

 

报告撰写

 

格式规范

10

条理清晰、内容真实

50

文字表述准确

10

调研资料

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0

100

 

 

(二)任选实践项目

任选实践项目学时为8学时,学生需在以下6实践项目中选择1个实践项目以小组形式完成。

项目1:参观荆门市博物馆

实践内容:参观荆门市博物馆,了解荆门市的历史文化。活动过程中注意收集照片、视频以及其他能够证明你参加过该项活动的料等相关资料。

实践成果:活动结束后填写任选实践登记表(附件4),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感受等方面。

实践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心得体会进行评价。

 

项目2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实践内容: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10人左右为一小组,设组长一人,全面负责筹划工作。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到养老院、孤儿院、福利院等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或义工活动,体验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活动过程中注意收集照片、视频以及其他能够证明你参加过该项活动的料等相关资料。

实践成果:活动结束后填写任选实践登记表(附件4),小组提交不少于1000字的总结报告,题目自拟个人上交不少于500字的活动心得体会

实践评价:教师根据总结报告、心得体会进行评价。

项目3:微视频制作

活动主题:1)感恩父母——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1. 那些感动你的人与事——校园好人好事

  2. 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

  3. 其他主题(需经任课教师同意)

    实践步骤

    1确定调研人员。10人左右为一调研小组,设组长一人,全面负责筹划工作

    2)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参考题中选择题目,拟定活动计划、设计录制方案。

    3)合理分工、寻找素材。寻找拍摄素材、设计拍摄内容、确定拍摄地点。

    4)录制视频、后期剪辑。拍摄视频资料,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剪辑、制作微视频

    实践成果:

    1微视频。(2)纸质实践材料

    格式要求:视频文件时间在10分钟左右,片头要显示出作者、专业、班级、参与人等信息

    装订要求:实践材料必须装订成册,顺序如下:1)封面(附件1);(2)小组成员分工情况(附件2);(3)视频制作过程及内容简介(小组1500字左右);(4小组成员实践登记表(附件4)。

    实践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制作的微视频和心得体会进行评价。

     

    项目4:社会或校园访谈

    实践内容:以书信或面对面方式,与学院领导、优秀教师、辅导员、老党员、革命先辈、成功人士以及其他选定对象,进行访谈。分小组进行,10人左右为一组,设组长一人,全面负责筹划工作。根据要求选定访谈对象,搜集相关资料,制订访谈题目和方案。活动过程中注意收集照片、视频以及其他能够证明你参加过该项活动的料等相关资料。

    实践成果:活动结束后,填写实践登记表(附件4小组上交不少于1000字的访谈总结报告,个人上交不少于500字的活动心得体会。

    实践评价:教师根据总结报告、心得体会进行评价。

     

    项目5:参加法庭庭审旁听

    实践内容:学生可自愿到荆门市区内的法院旁听法庭庭审过程,了解法庭审理案件的整个程序,切身感受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增强法治意识。学生需要先从报刊、网络或法院获取开庭时间、地点、案件基本情况、旁听要求等信息,按规定带好证件,有序进入法庭旁听,并遵守法庭的各项规定。活动过程中注意收集照片、视频以及其他能够证明你参加过该项活动的料等相关资料。

    实践成果:活动结束后,填写实践登记表(附件4),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感受等方面。

    实践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心得体会进行评价。

     

    项目6:模拟法庭

    实践过程

  4. 寻找、确定案例。

  5. 分组,确定人员。审判组、起诉组、辩护组、当事人组、法警、综合组

  6. 角色分配。根据案情,选择确定具体参与的人员,进行角色划分。

  7. 法律文书准备

  8. 熟悉程序、反复演练。

  9. 正式开庭

    实践成果:

  10. 模拟法庭展示活动;(2)纸质实践材料。

    装订要求:实践材料必须装订成册,顺序如下:1)封面(附件1);(2)小组成员分工情况(附件2);(3)法律文书;(4小组成员实践登记表(附件4)。

    实践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模拟法庭活动和心得体会进行评价。

     

    (三)考核

    学生需按要求完成实践项目,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和实践成果实践成绩采取百分制,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调研报告完成情况实践情况及实践完成情况等评定成绩。

    教师将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汇总、评定。在必修项目成果和选修项目成果中,分别评出若干优秀作品,装订成册,集中展示。

     

     

    四、课程时数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

讲授

实践

上机

小计

1

 

 

绪  论  

2

2

2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4

4

3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4

4

8

4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4

4

8

5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4

6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6

4

10

7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8

4

12

合计

32

16

48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1、考查

2、考查方式闭卷笔试。

(二)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实践考核成绩占20%,期末考核成绩占50%。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平时作业、课堂互动、学习态度等构成;实践考核成绩由平时的课外实践成绩构成;期末考核成绩由统一考查卷面成绩形成。  

 

六、教学参考书

1、教材: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月第8.

2、主要参考书: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张文显.法理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执笔人:   教研室负责人审核:      教学院长审核:

 

 

 

 

 

 

 

 

附件1

成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式: (宋体小三)          

   目:

教学班级:

组:

导教师:

 

 

 

       

 

附件2

小组成员分工情况

序号

姓   名

学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指导教师评语:

 

附件3

 

标题(黑体二号)

【内容摘要】(宋体小四,行间距1.25倍)

关键词:(小四,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注:题目和内容摘要”两字之间空一行,“内容摘要”两字和摘要正文之间空一行,摘要正文和关键词之间空一行。

 

 录(黑体三号,居中,和下文空一行)

 引言 ..................................................

 调研结果分析 .......................................... 

  1. 调查对象特征分析 ....................................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正文(宋体小四,标题加粗)

    主要内容包括:

    一、调查样本描述

    1、调查时间      

    2、调查对象(分析调查问卷)

    年级、专业、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文化程度等的分布状况;发出100份问卷,收回XX问卷,有效问卷XX

    3访谈对象(分析访谈资料)

    年级、专业、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文化程度等;对于其XXX观念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现状分析

    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四、对策研究

     

    注:论文“行间距”统一采用固定值20

     

    参考文献(统一采用“尾注”形式)(宋体小六)

    比如:张康之:公共行政---朝着追求公正的方向,载《中州学刊》,2000年第3期. 

     

     

    附件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登记表

姓名

性别

专业班级

学号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所属小组

实践项目

任课教师

实践内容

个人心得

成绩评定

 

联系电话:0724-2313128         联系邮箱:szkb@jcut.edu.cn

邮政编码:448000                    联系地址:湖北荆门市象山大道33号

版权所有: 荆楚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湖北荆门市象山大道33号      邮政编码:448000